
第五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
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年會在京隆重召開
對于中國乳酸菌產業而言,2010年將是極其重要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加速復蘇及產業格局迅速調整的情況下,乳業的強勁反彈及產品的高科技附加值保持著乳酸菌產業的高速增長。
為加強我國乳酸菌產業各界的交流與合作,繼續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共同促進中國乳酸菌科技與產業的健康和諧發展,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繼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乳酸 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后,于2010年5月27-28日,在北京召開 “第五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暨2010年CIFST乳酸菌分會年會”。
據主辦本次會議的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乳酸菌分會秘書長邵薇高級工程師介紹:本次會議以“乳酸菌帶來腸道健康”為主題,邀請法國、丹麥、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 區的知名科學家、企業家,會同產、學、研各界近150名代表,將對乳酸菌政策信息解讀、科技前沿、產業發展、營養與健康研究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本次 會議還首次新增了“產品創新”及熱點問題的“對話與交流”二個板塊,使產學研的對接更加順暢。
乳酸菌的全球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激烈的社會競爭,繁忙的生活節奏,使得許多現代都市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胃腸不適就是其中比較普遍的癥狀之一。為促進腸胃健康,人們嘗試了各種輔助手段,其 中,食用乳酸菌發酵奶或飲料等產品成為很多人首選的方法。預計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全球乳酸菌市場將超過2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3%,其中食品 部分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70億美元。
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這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乳酸菌相關產品進行研究并將其商品化的努力,這些發達國家對乳酸菌相關產品的宣傳使“乳酸菌有益人體健 康”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世界各國更是對乳酸菌與腸易激綜合癥、代謝癥候群、口腔健康、及相關慢性疾病等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對乳酸菌的功能研究更加深入廣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東秀珠研究員在發言中引述最新研究指出,人體牙齒表面的生物膜中生活著由500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復雜群體,口腔鏈球菌群通過種間互作維 持著生態平衡及其口腔健康。致齲細菌—變形鏈球菌產生大量的乳酸引起齲病,而口腔鏈球菌具有抗氧脅迫能力產生過氧化氫從而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因此齲病的 發生取決于菌群間的競爭結果。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趙立平教授表示,高蛋白、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纖維的膳食是破壞菌群結構,增加有害菌,減少有益菌的最重要的因素。以恢復和 保持結構均衡的腸道菌群為目標的膳食干預將是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最有潛力的方法。積極發展監測腸道菌群結構和活性變化的可靠方法,對于干預食品配方篩選和 效果評價等具有重要意義,是決定食品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
腸道菌群種類以及活性的改變與多種疾病關系密切。通過抗生素治療改善潰瘍性結腸炎癥狀這一結果,證實腸道菌群的失調是疾病發生的一個誘因。因此,我們可以 通過攝取益生菌食物等飲食調節方式以改善腸道菌群狀況,緩解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的一些疾病的癥狀。胰島素在調節血糖平衡、血脂代謝和血壓調節等方面扮演了 重要角色。來自日本養樂多的專家就益生菌與代謝癥候群中干酪乳桿菌代田株對于胰島素抵抗改善效果進行了詳細論證。
中國乳酸菌產業格局正在漸變對于中國乳酸菌產業而言,自1996年太子奶開辟乳酸菌飲料先河以來,中國乳酸菌產業的發展一直依托于國內乳制品行業的成長與壯大。而2010年是極其重 要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加速復蘇及產業格局迅速調整的大背景下,在中國乳品工業正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國乳酸菌產業依托其科技的內涵 和健康的功能,具有產品的高附加值特征。因此,乳酸菌產業作為我國食品工業中少有的一支“績優潛力股”,一直受到業內各界及社會媒體的普遍關注,依然保持 著強勁增長。據統計,目前我國乳酸菌產業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產量突破160萬噸,預計今后3年仍將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
乳酸菌行業也是國內外企業激烈競爭的舞臺。2002年,隨著養樂多、達能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強力進入,中國乳酸菌市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巨大的市場空間也 吸引著娃哈哈等眾多飲料企業紛紛推出添加有益菌的產品。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三聚氰胺”事件已不可避免地對產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太子奶”因資 金鏈斷裂逐步淡出江湖,在迫使原有的產業格局被打破或重新洗牌的同時,激烈的競爭也給中國乳酸菌產業帶來新鮮與活力。
標準與科技支撐將凸顯重要作用
作為生物發酵的高科技產品,中國乳酸菌行業對標準支撐與科技創新的需求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乳酸菌分會及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在《食品安全 法》實施即將一周年之際,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與《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先后由衛生部公布。本次會議特邀中國CDC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王竹天研究 員和羅雪云研究員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這兩個標準和法規的頒布,不僅有效提高了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科學性,形成了統一的標準體系,還提高和規范了乳酸菌行 業的準入門檻和產品質量,必將對整個乳酸菌行業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菌種技術作為產品競爭的核心技術,也已開始受到國內企業的高度重視。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張和平教授等科研人員的多年努力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的功 能性高端特色菌種的研究已實現重要突破,對國產菌種的使用,將會是今后科技攻關與產品創新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領域,國內有遠見的少數企業開始了這方面的 應用性開發。在復合菌種的基礎上,各企業正努力為消費者奉上更豐富的功能性乳酸菌奶或飲料。隨著中國乳業及乳酸菌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今后乳酸菌 高端產品使用企業自主研發的特色菌種這一趨勢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公眾科普教育正逢其時
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須建立在滿足消費者健康訴求的基礎上。如果說標準修訂工作的日益改進及對科技創新的不斷投入對我國乳酸菌產業“金字塔”中的中上部分進行 了有效提升,那么,對消費者進行權威的公眾科普教育、夯實“金字塔”中的下層部分,則是必須大力推進的基礎工作。近年,我國消費者對“乳酸菌有益健康”的 概念正在逐漸接受,但跟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夠,也缺乏對科普資源的整合與權威發布。為此,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對公眾科普事業進行了多年的探索 與積累。在養樂多、丹尼斯克、蒙牛、達能、科漢森等知名企業的支持下,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將于6月5-6日在中國科技館舉行首屆“腸道健康”大型戶外科普活 動,并期望這個活動以后每年都得以延續并成為乳酸菌科普宣傳的權威渠道,使乳酸菌有益“腸道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聞稿下載:五屆LAB會新聞稿.doc